高考历史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3-01-08 14:20 22 浏览

高考历史大题多数都是从意义、作用以及原因等方面进行提问,因此考生在作答历史大题时可以事先记忆一些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

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

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

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

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2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含义与区别

特点与特征: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实质: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

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

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

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

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

3经过;内容含义与区别

经过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4效果、结果、后果、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含义及区别

效果、结果、后果

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结果: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后果: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

例如,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

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

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高中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手工工场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转变,而手工工场只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本质是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

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标志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主要是指这三项中国的发明传播到欧洲,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制度。

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天文学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发表)。它揭穿了中世纪流行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所谓的“上帝赋予地球以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使自然科学从神学和传统的“地球中心说”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以人和自然为观察、研究的对象。

4.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标志性人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版序言),其长诗《神曲》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11月英国新议会的召开。在新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而限制王权实际上等于部分地夺权,已经开始具备了革命的含义。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在其影响下,欧美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汇成了一股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8.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精神就是以明确的条文,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同时将议会拥有的自由和权利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

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因为从此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10.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1)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2)英国开始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活动;(3)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

11.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标志着荷兰的“世界海霸”和“世界商霸”地位的丧失。

12.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英国打败法国,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大帝国地位。从此,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再也无力与英国抗衡。

1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该事件说明法国人民在资产阶级的号召下开始用暴力向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发起进攻,而巴士底狱恰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物。

14.法国从传统的臣民社会跨入近代的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1791年宪法。该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法治”取代了“人治”。

15.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是结束过时的雅各宾派“恐怖政策”,恢复和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转折点。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形成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从而构成了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17.《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为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8.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该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正式独立。

19.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觉醒。主要指出现了新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2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有形成了世界市场,经济危机才会扩展到全世界,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21.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标志着自由主义的产生,也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由传统的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转变。该书主要内容是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主张放任自由,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的法则。

2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产业技术的革命,“珍妮纺妙机”的出现表明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它说明大机器生产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相关推荐
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