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浏览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就要揭开帷幕了,高考历史蒙题技巧,你会机智的蒙题吗?掌握一些讨巧的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几种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希望对高考考生有帮助。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
1.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
3.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二.相斥相性原则
相斥相性原则:若四个原则如果有表述意思相近的选项,一般来说,若是单项选择题,这些选项都是排除的,如果多选题,要么几个选项都对,要么全错。
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当看到此题时,与题干无关的就直接无视,所以d肯定是错的。其次再来看,a和c描述基本一致,因为是单项选择,所以a和c都不选。
在选项中有两个选项表述的意思刚好相反,则必定一对一错,不可能形成组合项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三.重视符号原则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出现的引号,也是关键信息。我们在提取信息时,把在这些符号里的东西进行重点分析,简化题目,会方便做题。
在2014年全国一卷的12道选择题中,出现符号的试题有5道,占有试题的40%以上。
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我们把这道试题简化一下变成:
“天”“天子”“承天”“子民”,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
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去除了材料中的语境,我们认真想想,“天子”就是皇帝,就是题目中选项b的政治统治的代名词,“子民”就是以民为子,把人民当成儿子,这就是明确的人伦秩序。然后得出答案
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简化后
“灭佛”反映出唐代?
那么如何选择呢?
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提示语“反映出”。这一提示告诉我们,命题人要的正确答案的一定是一个本质的结论,而不是一个社会现象。即使四个选项都成立(关键是本来就有不成立的),那么我们也很容易看到选项a、b、d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只有c才是经过分析后才能得出的结论。有人说b、d也是结论,因为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其实最大,影响小之类的历史事实都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分析出来的。如三个人中谁最高。我们主要看成是现象,不是本质。
3、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我们把题目简化就成了
“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解析:观察答案后发现,我们知道天理中包含着人性,人欲是恶的人性。一存一灭是一个辩证的方法。a、b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c选项更是全面否定。答案d已经显示出来了
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把这道试题简化就变成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c.d两项强调的是洲权,属于意思相似,又因材料无涉及,所以直接排除,a项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5、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解析:此题用重视符号原则可以得知“”里内容均属于经济领域范畴。且都与英国发生联系,同时英国的产品也流向各地,但不代表只和英国获依赖英国对外贸易,说明了彼此间经济联系的加强
特别注意:题眼是“反映的”,和“反映出”有区别,反映的是现象,反映出选本质。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四.非绝对极端原则
这个原则在每一科试卷中都会用到,题目中选项经常会出现一些过于绝对的,极端的副词和形容词,如全面,都,所有,完全,始终,最终,最早,第一,开始,彻底,绝对,肯定等,此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分别,除非教材课本上有明确的话,或者材料里明确出现,否则往往带这些词的应该为错的,强调的是往往是错的,并不是全部都是错的。
而反过来,在选项中含着渐进的,发展趋势历程描述的修饰语选项又通常是正确的。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五.避轻就重原则:题目的重心往往体现为材料观点中的转折,递进,强调等部分(但是,然而,可是,即使,却等转折词出现后的内容才是审题关键),因此,要紧抓出题者要强调的中心和关键部分去解题,抓住题眼,排除其他无关轻重的选项。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六.全面包含的原则
选项之中有多个选项都有可能涉及题干中某些要素,但是只反应部分,只有全面反应题干的要素,包含其他选项内容的为最佳答案。
另外,有的考题是在题干中包含了多个内容和观点,备选项中任何单一对应题干的选项都不正确,总有综合性较全符合题干才可能入选。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七.比较对称原则:当遇到题干在描述两个历史现象时,根据比较和对称原则,选项也应该体现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比较,并要和材料所描述的关系形成对称。
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八.求因型选择题求解原则
1.诱因求解:直接原因是最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引发事件的偶然因素(导火线,借口等),直接原因是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决定某一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的。
2.主因求解:主要原因是在引发事件发生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那一个,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他派生出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因素。如果问的是具体事物,那主要原因也应该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3.质因求解:根本原因就是根由,根源,是同一事物的若干原因,取决定作用的并带有必然性的根本原因。一般指主要矛盾或趋势,也就是说这样原因引发的事件是迟早要发生的。它往往隐藏在事件发生的背后,是导致事件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分析,可以归结到经济领域,制度层面,一般这个原因是抽象的,体现历史趋势和主观原因需要等。
如判断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文化现象社会生活等发生变化的根源从经济领域去找,或者从时代发展趋势,时代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去找,或从社会性质去找。判断某一阶段治国方案,搜索结果,措施出发点,从阶段的本质去找,从社会性质去找,从背后的生产力水平去找。
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源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去找。
判断文化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变化从统治者需要,社会变化,经济发展上找。1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禁欲主义思想d.浪漫主义思想解析:若你熟悉教材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我们也可用另外一种解题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大基本理论,它揭示
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各种现象的基本规律。此题若从史实间的因果关系去分析,难度较大,选项d的因果性似乎较为正确;但如果转移成理论思维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拉斐尔的圣母像之所以充满人情和母爱是因为作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艺术家,他所要表现的不再是“神”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正确选项为b。
2.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解析:看题干,强调根源。我们知道小农经济一直在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a答案大多出现在关于中央集权和相权与君权的题了,自然直接排除。c,d答案不属于根源问题。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