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首批毕业生反哺家乡

2023-01-07 13:25 3 浏览

在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支教的这一个学期,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贾明每周至少要上16节课,负责两个班的语文和一个年级的历史。半年来,她感觉自己获益良多,“不仅学会了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好班级,而且学会了做饭”。

2012年,国家启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来自新疆喀什的贾明,受益于这一专项计划,得以圆梦清华大学。

7月,首批国家专项计划的受益者大学毕业,像贾明一样,很多毕业生不约而同自愿回到贫困地区。

“回乡后大有可为”

“我在学校学的是农学类专业,正好可以去西部做一些农学类的服务工作。”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张磊果断推掉了留在南京的工作机会,回到西部做志愿服务。

张磊来自甘肃省偏远农村,他坦言,“如果没有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我可能很难上一个好学校”。

谈到2012年的高考,罗飞觉得自己很幸运,得益于国家专项计划,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7月,罗飞通过了贵州省黔南州首府都匀市委组织部的选调考试,成了家乡的一名公务员。

“为家乡作贡献,让贫困地区现状改变一点,也是成功。”罗飞认为,回乡是他最好的选择。

一项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继续深造,超过30%的学生表达了将来希望回乡发展的意愿。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杨俊虽然已保送本校研究生,但打算毕业后回四川工作。在他看来,北京经济压力大,留在这里不现实。而四川药企很多,他所学的制药工程专业,“回乡后大有可为”。

“农村学生看到了希望”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觉得北大学生回小地方工作不好,但是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罗飞高中时的班主任朱前红说。

在朱前红看来,相对东部一线城市,中西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是国家专项计划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希望。朱前红观察到,前些年,读书不如打工的风气在瓮安县流行,一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没用,不如出去打工,“而国家专项计划改变了这个风气,让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除了罗飞,自2012年国家专项计划在贵州省实施以来,瓮安县平均每年都有人考入北大、清华。与此相对的是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有着48万人口的瓮安县仅有22人考入北大、清华。

“希望国家可以提供一些志愿服务岗位和紧缺型岗位,鼓励毕业生回生源地创业就业。这对于增加对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杨俊说。

“贫困地区会越变越好”

回顾大学4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学生陈宇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志向。他一开始的志向是要改变一个务农、务工的家庭命运,而现在的志向是要为祖国、为西部作一些贡献。

然而,这个改变来得却并不容易。陈宇2012年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从甘肃白银市靖远县的一个乡镇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如今,陈宇已被保送清华大学核研院直博生,他计划毕业后通过选调回家乡服务。

4年来,国家专项计划总计惠及18万多名农村贫困地区学子。“如果有更多毕业生回去,成为建设者,贫困地区一定会越变越好。”陈宇说。

相关推荐
新闻频道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