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2018最新作文素材5篇

2023-01-07 16:42 1 浏览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考时事评论的有哪些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垃圾电影”的未来发展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来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火力全开。对于观众常吐槽的垃圾电影太多,冯导称是垃圾观众的存在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现状就是“往往垃圾电影的票房还很好!”

到底是垃圾电影太多,还是垃圾观众太多,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不能无解,需要从多方面思考和反思。

首先,垃圾电影是如何出现的。表面看,垃圾电影是因为有了垃圾编剧而产生的,但是深刻分析,垃圾电影的出现与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有着巨大的关系。影视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没人管制,没有约束,他们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拍就怎么办,甚至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票房,剑走偏锋,无视社会影响和文化责任,投资拍摄一些烂片和雷剧,以此吸引消费。垃圾电影由此诞生。

也就是说,垃圾电影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影视资本过度集中,给了一些人随心所欲的机会;另一方面,影视拍摄缺乏必要的管控。没有监管,没有审查,没有约束,影视拍摄处于散乱状态,一些人当然会急功近利,走旁门左道。因此,应该打破这种影视资本高度垄断的状态,分解资本,分散权力。投拍影视剧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剧本进行审查,还应该对拍摄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反复论证,包括剧本的社会价值、市场前景的评判等等,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这样投拍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19日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止去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并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络欺诈,或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迎合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等等。广大网民应自觉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加强举报,发现一个,举报一个,曝光一个,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得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
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网络七条底线”。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放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

小编推荐:

传播坠楼视频,戳破底线

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吴永宁失手坠楼,对其家人和女友来说,是一件惨痛的悲剧,对社会来说,亟需加强对类似“极限运动”的管理与引导,既要鼓励敢于挑战的精神,也要强调人生安全与公共安全。勇于探索不是盲目玩命。

斯人已逝,是是非非却并未随之而去。最近,一段吴永宁失手跌落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在这段视频上,清晰记录了吴永宁在生命尽头最后的尝试并最终跌落的画面,每一个看到这个视频的人,都不由得心头一颤。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将这样的视频发布到网络上,都是对死者及其家人极大的不尊重。

这个视频,是吴永宁生前最后一次挑战高空建筑的视频,由他自己架在边上的手机拍摄的。他去世之后,手机到了他爸爸手里。某媒体记者前往采访的时候,提出来要看一下他的手机,并当着其父的面对视频进行了翻拍,当时家人并未阻止。随后,该媒体记者就将视频发到了网上,引发质疑。

吴永宁女朋友在微博上悲愤地表示,“今天突然看到这个视频,我哭死。吴咏(永)宁一家善良,你们说要看手机,他爸爸就给你们,没让你们发出来。考虑我们家人的感受吗?如果你们再不撤下来,等着我的死讯消息。让你们赚钱。让你们继续曝。”在舆论的压力下,该媒体撤下了视频,并进行了道歉。

人们可以对吴永宁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批评,直至进行反思,但他的死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他作为死者的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媒体可以报道,可以评论,但不应该为发布所谓独家信息,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发布视频,是缺乏操守的行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残酷的视频,对观看者来说,也极易引起心理不适。作为媒体,无论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类似视频,也应当慎重公开,以免对死者、对家属乃至社会造成伤害。

在眼球经济时代,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来吸引眼球和流量。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某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底线不能破,公序良俗的底线不能破,与人为善的底线不能破,媒体的职业操守不能破。为了争抢所谓的独家,而悍然破坏底线的行为,是任何辩解都无法洗清的耻辱。

从这件事上,媒体从业人员更应该警醒。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应当有共同的底线意识。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更需要克制追求独家轰动效应的冲动,慎重再慎重,考证再考证,消息报得早一点晚一点有什么要紧呢?受众早已信息过剩,反倒是有观点有态度有分析的见解和观点,才是真正无可替代的独家。

琼瑶所争取的,是人的最后尊严

近日,女作家琼瑶因是否给失智的丈夫平鑫涛插胃管,与其继子继女争执不休,进而在网上公开决裂,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事情既涉及琼瑶与平鑫涛的婚恋往事,也涉及其家庭内部纠纷,外人其实很难评价。但这事情的背后,反映了双方对待“安乐死”的态度,却值得引起思考。

关于安乐死,许多人可以说已经很熟悉,但也可以说熟悉的只是概念,而缺乏切身体会。安乐死大致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也就是不再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延长病患的生命体征;另一种是积极的,也就是采取主动介入,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提前结束病患生命,以避免病患受到更多苦痛折磨。

消极的安乐死是选择“不作为”,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是一种主动干预,二者都可能引***理问题,后者更可能触及和产生法律问题。

无论从琼瑶早先发出的交待身后事的公开信,还是她对平鑫涛的治疗意见,都可以看出她所求的是消极的安乐死,也就是不再寻求通过过度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以免身体继续受到病痛折磨。平鑫涛本人也留有遗嘱明示:“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

按理,平鑫涛留有遗嘱,事情并不难办。问题在于,双方对平鑫涛的病情判断不同,对他的遗嘱的解释也有所不同。琼瑶认为,平鑫涛已经大中风,加上失智失能,“这个躺在床上的,只是一副躯壳而已!”平鑫涛的子女则认为,“所有医生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判定过父亲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换言之,既然平鑫涛还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作为子女也就不应该放弃。 但有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对于平鑫涛这样年届九十的老人来讲,大中风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在失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插胃管、打点滴等手段来维持生命,即使还在呼吸着空气,但其生存质量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如果病人本人立有遗嘱,明确表示不想这么做,其实就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抠“病危”这个字眼了。

当然,是否插胃管或别的什么,更多看的是家属的意愿,怎么选择都不该受到责备。琼瑶原本也可以选择让步,这样做反倒不会遭受非议;但她却坚持执行平鑫涛的愿望,这更加需要勇气。在这问题上,琼瑶为自己和平鑫涛所争取的,其实是一个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基本尊严。这是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或无法做到的,应当赢得人们的理解。

环顾国内,固然安乐死的说法流行有年,但说实话,无论是在法理还是伦理层面,都没有什么突破。这在客观上导致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和病患,在受尽病痛折磨后,艰难地死去。特别是一些癌症患者,在进入晚期后,难免备受癌痛折磨,痛不欲生。

但这时候,设若病患自己不表态,其伴侣或子女都不敢轻言放弃治疗。而实际上所谓治疗,不过是借助插胃管、导尿管和上呼吸机,勉强维持其生命体征。这究竟是一种人道还是非人道的做法,实在值得深入讨论。

琼瑶的遭遇不会是一桩孤例,只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如今,因为这件事情的公开化,反倒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审视和探讨眼下国内在这方面存在的缺失。这或许也有助于让人碰到类似问题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理智判断。

“我们是谁”漫画走红

最近,一组六格咆哮式“我们是谁”的漫画走红,从媒体界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简单的台词,直白的吐槽,被不少人称之为“解压神器”。漫画形式是表,配图文字才是里。借由卡通小人张开的大嘴,这组漫画喊出了许多人现实生活中无声的“腹语”,比如对无休止加班的吐槽,对工作低质量重复的调侃„一言以蔽之,让这组漫画拨动人们心弦的,是不吐不快的酣畅。

漫画里的主人公“跳跳鱼小姐”最早诞生于2010年,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毕竟画风称不上精细,形式也相对单调。然而稍稍修饰后,配上了直白而直抒胸臆的文字,就成了各个行业、不同人群的共同“呐喊”——“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曾多少次追问过,但似乎都没有漫画爆红后这般强烈。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今社会时一个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让不少人感受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压力,于是积累下一些情绪亟待释放。而漫画则给了一个让“休眠火山”爆发的触点,有了“岩浆”喷射般的吐槽。其实,这也正常,压力之下难免会有情绪的宣泄。

对机器人开诗歌专栏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惧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相关推荐
作文素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