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浏览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摘自《光明日报》。下面小编整理了2篇关于美育的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不只有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有那一花一木和鸟语,还有那追寻美的心灵。美育,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它可调和知识与感情,蔡元培先生如是说。诚哉斯言,美育如水,滋润人生。
诚然,有的人会觉得美育浪费时间,忙碌的事业和生活使自己无暇寻美;但是,请不要忘了,美育的价值不在眼前的苟且。
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忙碌的机器,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的丰盈,而不是碌碌无为后的空虚。固然,职业使我们用知识服务大众,而美育则促使我们拥有更为伟大高尚的行为。
美育启迪智慧。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躬耕田头,日夜付出,但他仍保持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拉小提琴、读书游泳。他说小提琴优美舒缓的旋律不仅放松心情,还会放飞思维,对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美学激发了爱因斯坦广阔的理论空间;科学家因美学的滋养领悟出“宇宙之美”。听音乐、读文学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实则有大用,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一定不只俯身桌案,他的内心受到美育滋养,其智慧的产生也离不开美育的启迪。
美育洗涤灵魂。“铸得国家魂,犹怜草木青。”美育能够平衡生活,唤出灵魂深处的真挚。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与诗词作伴,在人生的痛苦与磨砺中,是诗词给予她前行的力量,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位穿越时光的风雅大先生。
反观当下,一些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年,暴力无礼,走向堕落。如若每个人都能用美育调和生活,则人人皆可保持内心澄澈、眼睛明亮,心灵充盈。
美育之于青年,犹天空之于鸟儿,大海之于鱼儿,必不可少。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学生皆当循着美育的星光,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星空。学习之余,听曲音乐,放飞梦想,而后继续前行,在美育的滋润下,我们皆能成为席慕容诗中所言的模样:“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千般荒凉,以美育为梦;万里蹀躞,以美育为归。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
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
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
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
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