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农村宅基地最新确权政策及买卖规定

2023-01-06 18:41 86 浏览

我国的土地确权工作于去年就差不多已经全部完成了,不少农村地区都已经拿到了下方的相关确权证件。宅基地确权其实是保障农民朋友宅基地权益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现在仍有部分农民朋友没有进行确权,于是这部分没有确权的农友就会问自家的宅基地还没有确权怎么办?会有哪些影响?农村宅基地可以买卖吗?本文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内蒙古农村宅基地相关的知识,可供参考!

内蒙古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法律规定如下:

居民建住宅实行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按照《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宅基地的申请、审批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新的宅基地:

(一)因国家或集体建设占用土地,原住宅需要拆迁的;

(二)因土地利用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原住宅需要拆迁的;

(三)因腾优占劣将原址复耕复植,需搬迁的;

(四)达到婚龄,确需建住宅的。

第十一条 宅基地使用者应按批准用途使用,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

第十二条 居民依法使用的宅基地,由旗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认使用权,核发使用证。

第十三条 居民住宅依法出售、继承、赠与引起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的,应向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或嘎查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审核,由旗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宅基地变更登记手续,换发使用证。

第十四条 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对超过规定标准,确实不能收回土地的,应按超占面积数量加收使用费;对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可以减收或免收费用。具体收费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宅基地使用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嘎查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各级土地管理、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第十六条 宅基地使用权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苏木乡级或旗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宅基地争议处理期间,双方应维持宅基地及其附着物使用现状,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和破坏。

第十八条 宅基地纠纷处理期间,故意制造纠纷、煽动闹事、阻挠处理工作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9年农村宅基地收费标准公布!

1、违背“一户一宅”原则的农民要收费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一户一户”的原则,即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农村普遍存在一户有多处房子或宅基地的现象。国家的政策表示如果多房农民愿意从房子里退出来,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你想继续拥有这个宅基地就必须缴费。

2、宅基地面积超标的农民要收费

在我国各个地方的农村都对宅基地的标准面积做了规定,而且有一些差异。就河北省而言,当地农村宅基地的标准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城市或郊区面积约120平方米。地方法规将用于超过标准地区的部分收费使用,超过20平方米的不收费,超过20平方米以上的开始收费,具体标准如下:

0~220平方米的部分不收费;

220~270平方米的部分3元/平方米;

270~320平方米的部分6元/平方米;

320~370平方米的部分9元/平方米;

370~420平方米的部分12元/平方米;

420~470平方米的部分15元/平方米;

470~504平方米的部分18元/平方米。

例如你家乡规定宅基地的标准面积是200平方米,如果你家的地面面积达到了504平方米的最高等级,因此你需要每年向国家支付近3000元的费用。

3、改变土地性质的农民要收费

以前国家对土地的管控力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有些农民私自在耕地和荒地上建造房子。事实上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农民在耕地或荒地上建造房屋,有关部门在发现后将被迫拆除,实在不能拆除的需要缴费才能继续使用。

4、怎样认定村民“一户一宅”的问题?

对村民“一户”认定,原则是根据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来认定。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是一户,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但具有以下情形的可独立作为特殊村民“户”对待:

(1)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2)未婚但年龄已满二十周岁且已单独居住生活的;

(3)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的未成年人;

(4)通过司法仲裁依法取得的,可按照司法文件进行登记。

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申请确权登记。

目前农村土地使用紧张,有许多农民都没有宅基地,只能租房住,加大了生活压力。实行该政策可以迫使一些拥有多处宅基地的农民自愿退出,这是对没有宅基地或者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公平的表现。

相关推荐
国家政策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