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有很多的同学是在高考前之前,都会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什么呢,小编整理了相关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软实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关键制约,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迈过软实力这道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的制度性国际话语权建设带来了希望。
请以“一带一路打开的筑梦空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作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作文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然而,在键盘时代,别说写一手好字,提笔不忘字已属难能可贵。
相对应的,中西文化不断融合,“wifi”“vip”“bye-bye”等单词无处不在,不认识几个英文词汇,还真有些跟不上时代形势。
小编推荐:
上海卷的作文题以“预测”为话题。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不以为然,但无论愿意还是,总是要去思考;江苏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以“车”为话题的。车来车往,时代的发展,也承载的真情,还折射社会观念的变迁;卷题目一是以“说纽带”为题。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事、物,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聚,当今时代,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纽带。
上海、江苏,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三地的命题都侧重于社会生活,由此能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独行客的时代,更多的是要考生关注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发展,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要写好此类文章,必须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加以关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社会现象来分析、探讨。
“读书辛苦事,得失寸心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中,都提倡国民多读书。读历史、读哲学,从书中汲取知识、人生。在今年高考题中,虽然没有直接以“读书”来命题,但与“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书”的,看到社会冷暖、万象。
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读书,对读书的页数不做要求,书店随时欢迎前来阅读的人,书店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浙江卷作文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由具体的书到抽象的心灵之书,这让考生更多地懂得思考人生;天津卷是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读”,去思考“书”的实质和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多时候,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书”里面的情怀和,读作者涌动的欢笑和泪水,这样才算是读懂了“书”。
在面对此类文章时,不能只看到“书”的内容,更要关注“书”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其关联的背景常识,这样才能深入其中,读出个人滋味。
新闻一旦成为热点,势必引发各大转载,并引起国人关注。作为考生,平时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新闻事件出现,一般而言,是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与新事物的发生有关。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及时地了解把握,才能正确面对。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共享单车”“广场舞”“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关键词,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它们引发考生去思索新闻现象,探究社会背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为国选材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与社会进步。为此,与之有关的命题,随之应运而生。新课标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关注社会热点、思辨人生人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小学在新教学楼的楼梯间,设置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及相关图片,本想是为了方便学生注目、了解、学习,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熟视无睹。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喜讯传来,该小学立即设立了“二十四节气”宣讲员。自由活动时间,楼梯口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围着一位大哥哥或大姐姐听取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宣讲。
对以上的新闻,你有何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预测依据】
2018年高考语文考什么?习近平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重大的变化有二点:(1)《大纲及说明》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对选考模块重新设置,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2)增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民俗等的内容。同样,高考作文极可能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角度进行命题。
全国新课标一定仍将沿袭“材料作文”的模式,其命题材料应当是“时事类”,而自主命题的省市或仍然会沿袭自己的命题模式,或倾向于全国新课标模式作一定的改变。总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模式将是主流模式,采用这个模式命题的机率很大。同时,备考时,还应该着重关注“文化”方面的时事与话题。
【思路解析】
高考语文命题特别顾问、语文教材主要策划人、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温儒敏先生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要往理性靠拢。——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和导向。就这一作文题而言,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既要有点赞,又要有批评:点赞该小学有超前意识,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前,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就意识到要对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做得不够完美,还没有夯实,但还是能够抓住申遗成功这一契机大张旗鼓地宣讲“二十四节气”。
二、既要有批评,又要有反思:为什么总要等到外国人或国际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之后,中国才意识到其重要性呢?小学生稚嫩的肩膀担负不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学者、知识精英应当成为中国文明的守夜人、守藏使、传播者、弘扬者、向导,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硕果。
三、既要有反思,又要有倡言:不要等到中国传统文化被东亚某国抢注之后才痛心疾首。可以倡议中国人应当树立“文化自信”,应当珍视传统,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可以引入“软实力”概念进行阐述。希冀在未来的日子里,制定、实施好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计划,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展现新的活力,尤其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参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其所承载的智慧底蕴和创造力薪火相传。
总之,要根据事实扎实而评,选取考试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评析,逻辑缜密,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要凭理而断,对新闻事件要有清晰的理性判断,运用典型有力的论据来论证“我”的观点。